站内搜索:
《贵港市港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发布时间:2017-02-08 11:07:00 来源:贵港市港南区发展和改革局
《贵港市港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为更好的推进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完善我区经济体制,港南区发改局代区人民政府草拟了日博365投注网办公室关于印发《贵港市港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见:
       1.登陆贵港市港南区政府网站(网址:http://www.nbqmt.com)进入首页“政民互动”栏目“民意征集”点击“《贵港市港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公开征求意见”提出意见。并于2017年2月16日前反馈至港南区发改局。逾期不反馈视为无意见。
  2.电子信箱:gnjh2726@163.com
  3.通信地址:港南区发改局412室(邮编:537100)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7年2月16日。
 
 
                                                                                                                                  港南区发改局
                                                                                                                                 2017年2月8日
贵港市港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日博365投注网
二〇一六年二月
I
目 录
第一章 承前启后,兴区富民新征程................................................................1
第一节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2
第二节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6
第二章 稳中求好,奋力开创小康社会新局面..............................................11
第一节 指导思想............................................................................................11
第二节 发展原则............................................................................................12
第三节 发展导向............................................................................................13
第四节 战略定位............................................................................................14
第五节 发展目标............................................................................................16
第三章 协调统筹,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19
第一节 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19
第二节 优化城乡空间格局............................................................................21
第三节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26
第四章 增量提质,打造西江工业强区..........................................................34
第一节 做大做强支柱产业............................................................................34
第二节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36
第三节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37
第四节 加快工业园区发展............................................................................38
第五章 创新模式,释放港南发展新活力......................................................39
第一节 大力发展物流业................................................................................40
第二节 加快发展汽车服务业........................................................................40
第三节 提升发展旅游业................................................................................41
第四节 积极发展房地产业............................................................................42
第五节 跨越发展商贸流通业........................................................................42
第六节 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43
第六章 接二连三,推进郁江南岸农业现代化..............................................44
第一节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44
第二节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45
II
第三节 健全农业服务体系............................................................................46
第四节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46
第七章 互联互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47
第一节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47
第二节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49
第三节 健全能源供应网络............................................................................49
第四节 加快“智慧港南”建设....................................................................50
第八章 绿色发展,建设最美内河港区..........................................................51
第一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51
第二节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51
第三节 切实加强环境保护............................................................................52
第四节 加强生态绿化建设............................................................................53
第五节 强化资源节约利用............................................................................53
第九章 共建共享,梦圆港南美好生活新期待..............................................54
第一节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54
第二节 全面提高人口素质............................................................................55
第三节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56
第四节 大力发展科技人才事业....................................................................57
第五节 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58
第六节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59
第七节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60
第十章 改革开放,积极融入珠西经济带建设..............................................61
第一节 深化体制改革....................................................................................61
第二节 扩大对外开放....................................................................................63
第十一章 凝心聚力,实现“十三五”规划蓝图..........................................64
第一节 加强规划协调....................................................................................65
第二节 制定配套政策....................................................................................65
第三节 强化项目支撑....................................................................................66
第四节 严格考核评估....................................................................................66
附表、附图..........................................................................................................67
1
《贵港市港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议》讲话精
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4〕2477 号)、《广西壮族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关于推动“十三五”
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指导意见的通知》(桂政办发
〔2015〕9 号)、《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贵港市委员会关于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及《中共
港南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
等文件要求编制,是未来五年港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蓝图
和总体部署,是全区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职责、编
制本级经济和社会发展专项规划、制定年度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
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承前启后,兴区富民新征程
“十二五”时期,港南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城乡
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十三五”时期是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
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
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奋力开启经济
社会发展新征程。
2
第一节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
“十二五”以来,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
资源、环境刚性约束趋紧等新常态,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
下,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
划”,以“一抓三坚持”为主线,努力推进“一园两城三中心”建
设,克难攻坚,奋力拼搏,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抢
抓战略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多种风险和挑战,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为
“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 年的54.8 亿
元上升到2015 年的82.12 亿元,年均增长8.43%;人均地区生产
总值由2010 年的10724 元上升到2015 年的15494 元,年均增长
7.64%;财政收入由2010 年的2.23 亿元增加到2015 年的6.04 亿
元,年均增长22.05%;固定资产投资由2010 年的52.07 亿元增
长到2015 年的136.9 亿元,年均增长21.33%;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由2010 年的19.38 亿元提高到2015 年的38.58 亿元,年均增
长14.76%。
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 年的24.6:44:31.4
调整为2015 年的24.7:37:38.3。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大,产业
结构渐趋合理。工业经济全面提速,羽绒业、林木加工业、造纸、
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逐步壮大。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43.5
3
亿元增加到88.9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11.6 亿元增加到
19.7 亿元;服务业发展增势强劲,现代物流、商贸、旅游、房地
产等呈现加速发展势头;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林牧渔总
产值由2010 年的22.96 亿元增加到2015 年的35.82 亿元,年均增
长9.3%。亚计山生态养殖(核心)示范区被认定为“广西现代特
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农业品牌建设初见成效,通过无公害农
产品认证4 个,“东津细米”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城乡发展协调推进。城镇化率由2010 年的31.2%提高到
2015 年的36.64%,年均增长1.09 个百分点。城镇功能不断提升,
城区面积由5 平方公里拓展到15.2 平方公里。完成了区行政中心
广场绿化和美化工程。城乡规划进一步完善,完成8 个乡镇的总
体规划及746 个村屯规划修编。在全市率先推进小城镇建设,木
梓、瓦塘、木格等乡镇的小城镇开发项目完成征地。桥圩特色名
镇建设成效显著,建成远程教育广场、国际羽绒贸易中心展厅等,
完成桥圩污水处理厂一期建设。扎实开展“清洁乡村”、“生态乡
村”活动,建成乡镇垃圾转运站14 个,建立了农村垃圾处理长效
机制。新塘镇山边村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大力实施城
乡风貌改造,完成八塘镇山泉村旧村屯等11 个村屯的风貌改造。
实施“村村通水泥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水库移民等项目
947 个,硬化道路989 公里,村屯道路硬化普及率居全市第一。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大力推进民生工程,积极发展社会事业。
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2010 年的62%
发展到2015 年的65%;社会基本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城
4
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到
“十二五”末,每千人口配备床位数达到1.21 张,每千人口配备
卫生技术人员数1.6 人,每万人口拥有执业医师数达到0.36 人;
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高,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0.19 件;文
化事业稳步推进,安全生产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
不断提高,民主法治进程加快,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生态环保成效显著。扎实推进“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
全区森林覆盖率由2010 年的32.6%提高到2015 年的34.2%,森
林蓄积量由2010 年的128 万立方米提高到2015 年的198 万立方
米。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由2010 年的
8286.35 吨降低到2015 年的7121.62 吨,减少13.87%;氨氮排放
量由2010 年的946.24 吨降低到2015 年的768.90 吨,减少18.74%;
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10 年的1042.4 吨,降低到2015 年的973.44
吨,减少6.62%;氮氧化物排放量由2010 年的808.13 吨降低到
2015 年的202.69 吨,减少74.9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基本控制
在自治区、市级下达的目标范围内。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乡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十二五”期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 万人,城镇登记失
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安置下岗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1452 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2.13 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从2010 年的16991 元增加到2015 年的26093 元,年均增
长8.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 年的5642 元增加到2015
年的10543 元,年均增长13.32%。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5
建成保障性住房2539 套,农村危房改造6330 户,逐步缓解住房
困难群众住房问题。扶贫工作成效明显,投入资金4302 万元用于
产业开发、“雨露计划”、贷款贴息等项目,实现1.29 万人脱贫。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财税、投融资
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突破,教育、医疗、国有企
业改革、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等深入推进。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
事项358 项。积极落实“营改增”、“三证合一”及“一照一码”
登记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行
政效能不断提高,桥圩、八塘政务服务中心被评为自治区示范点。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稳步推
进。西部大开发成效显著,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新进展。进出口总
额由2010 年的2595.8 万美元提高到2015 年的4695 万美元,年
均增长12.58%。
专栏1 港南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执行情况对比
序号指标 目标值实际完成情况
  2010 年2015 年年均增长2015 年年均增长执行对比
一、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54.8 110 15% 82.12 8.43% 未完成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10724 19000 13% 15494 7.64% 未完成
3 财政收入(亿元) 2.23 5.5 20% 6.04 22.05% 完成
4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52.07 160 25% 136.9 21.33% 未完成
5 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2595.8 —— —— 4695 12.58% ——
6 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 —— —— 400 —— ——
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9.38 40 16% 38.58 14.76% 未完成
8 工业增加值比重(%) 44 44 —— 37 —— 未完成
9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31.4 35 0.7 38.3 1.4% 完成
10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43.5 —— —— 88.9 15.37% ——
1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11.6 —— —— 19.7 11.17% ——
12 城镇化率(%) 31.2 40 1.8 36.64 1.09% 未完成
二、科技教育
6
13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4 97 0.6% 90.02 —— 未完成
14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62 85 4.6% 65 0.6% 未完成
15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9.10 —— —— 11 3.87% ——
续专栏1 港南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执行情况对比
序号指标 目标值实际完成情况
  2010 年2015 年年均增长2015 年年均增长执行对比
三、资源环境
16 森林覆盖率(%) 32.60 33.60 0.2% 34.20 0.32% 完成
17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128 180 7.06% 198 9.12% 完成
四、人民生活
18 全区总人口(万人) 64.60 <67.60 <9‰ 68.50 11.8‰ 未完成
19 人口自然增长率(‰) 8.12 —— —— 8.25 0.03‰ ——
20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人,累计数) [9105] —— —— [12000] 5.68% ——
21 城镇登记失业率(%) 3.90 <4.00 —— 4.5 —— 完成
2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6991 34100 15% 26093 8.96% 未完成
2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5642 11300 15% 10543 13.32% 未完成
24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95 —— —— 97 0.4% ——
第二节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
“十三五”期间是港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创
新跨越发展的攻坚期,是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增强城市综合实
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突破期,是全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
建设的快速跃升期。必须科学把握发展规律,适应国内外形势的
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按照转型、创新、
跨越发展的新要求,用创新思路探索现代化建设新路径。
一、发展机遇
国际方面。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
化还在深入发展,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缓慢复苏;世界第三
次科技革命加快推进,以生物信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为
7
核心的产业技术革命将会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催生新业态、新
产品、新商业模式和新产业,这为我国加快互联网+、智能制造等
领域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在此背景下,港南经
济发展必须有开放视野,加快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建材、木材等
传统产业,积极延伸羽绒、皮革等优势产业链条,加快培育新材
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构建新型产业体系。
国内方面。国家推行的“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等
重大战略在“十三五”时期开始全面部署实施,必将在基础设施
互联互通、产业合作、产业转型、投资贸易、电子商务、能源资
源开发、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十八届四中、
五中全会提出500 多项改革在“十三五”期间加快推进,改革步
伐加大,改革力度加强,将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为经济社会发
展注入新活力。国家层面,加快培育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
带等新经济增长带,促进区域联动发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全力实施新型城镇化等,为港南充分发挥三北高速与珠江-西江经
济带交汇形成的十字交叉点的区位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
建设,加强与大西南和粤港澳地区的合作,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
创造有利条件。
自治区方面。中央明确赋予广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
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战
略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三大定位”,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
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2+7”合作
框架实现国家战略全覆盖,为广西“十三五”发展指明了方向,
8
进一步凸显广西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深入实施“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战略,有力推动梧玉贵
一体化建设,为港南发挥区位优势,开展区域合作和扩大对外开放
创造有利条件。
贵港方面。“十三五”期间,贵港市深入实施“港产城”互
动融合发展战略,继续打造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推动落实
“西江经济带项目建设三年攻坚计划”,加强梧玉贵一体化建设,
加快推进玉贵两市合建东津物流园,积极申报设立西江综合保税
区,打造面向粤港澳、服务辐射大西南的开放开发平台,集中精
力抓好贵港航运枢纽二线船闸、苏湾作业区一期等重点项目,尽
快开工苏湾作业区进港公路建设,着力打造苏湾大型物流基地,
为港南加快港口作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后发优势,抢占物流
业发展制高点创造有利时机。
自身方面。青云大桥、罗泊湾大桥两桥的加快推进,将极大
地增强港南区人流、物流的通行能力,打通港北港南人流、物流
新通道,贵港产业园区江南园至贵梧高速贵港南出口一级公路、
北环路至贵梧高速贵港北出口一级公路的建设联通,将为港南开
辟“通南达北、承东启西”的对外交通新格局和南北贯通的对内
交通新局面,加快将港南打造成三北高速与珠江-西江经济带交汇
的十字交叉点,苏湾大型物流基地、东津物流园等的建设,进一
步助推港南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更加凸显港南在区域开放合作
中的战略地位,为港南区发展商贸物流业,更好地融入珠江-西江
经济带建设提供新动力。
9
图1-1 港南区“十三五”交通衔接示意图
二、面临挑战
国内方面。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向中
高速增长转变。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下降,依靠技术进步获取增长
的难度在不断增加,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加剧,在资源环境约束
进一步强化条件下,淘汰落后产能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劳动成
本继续上升,年轻和廉价劳动力不断减少,据相关研究预计,
“十三五”期间我国劳动力供给量将净减少900 万人。人口老龄
化不断加剧,到2020 年60 岁以上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17%左右,
这势必引起社会养老成本迅速增加。港南研发密集度低、基础研
究薄弱、科技储备不足、技术推广应用机制不健全,要实现从依
靠大量土地、劳动、物资资源投入转向依靠创新驱动,推动经济转
10
型,将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自治区方面。“十三五”期间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显现,保
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较快增速难度加大。传统优势产业面临困
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起
步阶段,随着土地、资源、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转方式、
调结构、促转型压力增大。生态环境矛盾逐步累积,在节能减排
约束进一步强化和人民群众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背景下,发展与
保护的矛盾愈发突出。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食
品安全、征地拆迁等方面,过去被经济高速增长掩盖的一些社会
矛盾和问题,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将逐步显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面临更大压力。港南必须正视这一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发展的危
机感和紧迫感,强力推进科学跨越、赶超发展。
贵港方面。从经济增速来看,贵港市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
加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多项指标总量及增速在广西14
个地市排名中比较靠后;从项目引进来看,项目数量和质量与
“南北钦防”等城市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投资不足难以拉动经济
逆势快速增长。且工业经济主要靠制糖、火电、建材等几类产业
的大企业支撑,新兴产业和新增大型企业接续乏力,先进制造业
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人才智力支撑不足,在区域原料、市场、
招商引资的竞争中,贵港优势有待发挥。此外,贵港市营销宣传
平台尚未建立,东博会、玉博会、宝石节等营销平台的打造成形,
促进了周边地市快速崛起,贵港正在逐步被边缘化,“十三五”
发展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对港南而言,产业以资源型为主,发展
11
仍主要靠投资和要素驱动,科技创新要素紧缺,在全市经济不景
气的背景下面临更多的转型升级约束,招商引资和增长方式的调
整面临巨大压力。
自身方面。受整体经济下行的影响,港南羽绒、皮革等重点
产业招商引资乏力,大型项目后续支撑不足,部分指标未达到
“十二五”预期目标,受此影响,部分工业企业发展信心和后劲
不足,以资源消耗为主的建材、板材加工等企业转型压力加大。
“十三五”期间,港南亟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技术投入,
大力发展物流、旅游等服务业,坚定企业信心,推动经济健康稳
定发展。
第二章 稳中求好,奋力开创小康社会新局面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
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牢固树立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理念。紧抓一带一路、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中国-东盟自
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等重大机遇,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
期待,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强大
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突出“创新、绿色、智慧、
和谐”发展导向,全面实施“工业强区、服务兴区、开放活区”
三大战略,优化拓展“一园、三带、三组团”城市发展空间,构
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把港南建设成现代产业的集聚区、共建合
12
作的开放区、环境优良的宜居区、智慧港口的示范区,打造贵港
市港产城互动融合示范区。
第二节 发展原则
开放引领,创新驱动。发挥开放对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以
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互
利共赢、共同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强化内生动力,提升科技支
撑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
全面融合,提升效率。加快实施“互联网+”和“中国制造
2025”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三产联动融合,创业
创新融合,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跨界融合,推进互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技术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创
新、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
优化布局,集约高效。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
理的产业和城镇布局体系,以综合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依托,
科学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和城市群,严格控制园区和城镇建设用地
规模,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合理控制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城
市内部空间结构,促进产业集聚、城市紧凑发展,提高国土空间
利用效率。
以人为本,公平共享。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加快发展
社会事业,持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维
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
13
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
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
稳步前进。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
绿色改造,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基本原则,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
清洁生产,努力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
效率。
第三节 发展导向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针对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用改革创新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服务兴区、开放活
区三大战略,着力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工业强区战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突出
创新驱动,加速工业增长动力转换,实施“制造强区”战略。加
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做大
做强主导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
业,推进生产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培育特色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集群,强化工业
经济的主导地位。
服务兴区战略。紧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
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一带一路衔接重要门户和珠江-西江经济
带开放开发建设等重大机遇,发挥地处三北高速与珠江-西江经济
14
带交汇节点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激发新型服务业
发展活力,积极推进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
设及公共服务创新发展,积极构建与制造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
程相协调、与大型外来服务业投资相承接、与市民生活需求相适
应的现代服务体系。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成为全区经济发展新的
重要动力源和劳动就业渠道,逐步形成规模适中、特色显著、功
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开放活区战略。以西江综合保税区和东津物流园建设为核心,
主动融入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稳步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实
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外和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
置,拓展发展空间,着力做好“通道、基地、平台、窗口”四篇
文章。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的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以优化发展环境为基础,不断创新招商
方式,拓宽招商领域,优化招商结构,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
势,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以开
放激发港南经济发展新活力,增强发展新动力。
第四节 战略定位
“十三五”时期,港南区的总体定位为贵港市港产城融合示
范区。全面落实港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理念,先行先试,加快优化
发展环境,扩大和提升苏湾作业区营运功能,聚集和发展临港产
业,提升港南城市载体与服务功能,开创以港聚产、以产兴城、
以城育港发展新模式,着力将港南打造成贵港极具代表性的宜工、
15
宜商、宜居一体的现代“港产城”融合示范区。
打造西江流域现代产业强区。以贵港产业园区江南园和港南
工业园建设为核心,坚持高端发展战略取向,培育发展战略性新
兴产业,强化高新技术引领和高技能人才支撑,加快木材加工、
羽绒加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
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强化产业配套支撑,延伸产业链;依
托苏湾作业区、东津作业区等建设,以西江综合保税区申报推进
为契机,聚集和发展临港产业,打造苏湾大型仓储物流基地,着
力发展出口加工、国际贸易和保税物流等物流新业态,在更高层
次上吸引生产要素聚集,加快设立西江航运交易所。构建现代产
业体系,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品附加值,努力在新一轮竞争和
发展中抢占先机,培育港南经济发展新引擎,将港南打造成西江
流域现代产业强区。
打造西江流域滨江新城。以罗泊湾大桥、青云大桥、东环路
建设为契机,紧抓郁江两岸融汇贯通和贵港城市环路闭合的有利
条件,提升港南城市载体与服务功能,加快贵梧高速与城市环路
的连接,推动城区南北深度融合,加强港南与周边地区的通道联
结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高起点、高标准推进郁江南岸滨江大道
规划建设,重点推进城区街道、广场、住宅区、江河两岸花草林
木的园林化建设,加快东环路周边、南湖两侧等房地产开发力度,
聚集高端人气,积极推动港南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社
会事业与港北中心城区的合作,共建优质生活圈,努力将港南中
心城区建设成为山水相依、人文相伴、生态相融、美丽怡人的现
16
代化滨江新城。
打造西江流域智慧港口示范区。围绕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
建设,发挥连江通海的区位优势和临港产业集聚优势,积极实施
与粤港澳对接战略,打通制约保税港区发展的各类瓶颈,加快推
进苏湾作业区、东津作业区等港口码头、进园进港铁路专用线以
及东津物流园、苏湾大型仓储物流基地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
力发展进口高端消费品市场,主动对接腹地经济发展,不断提升
载体功能配套,以临港工业为支撑推动临港物流业发展壮大,以
临港保税物流为带动加速临港加工业规模扩张,推动港口由单一
运输中转功能向物流、信息、加工贸易等综合功能拓展。加快港
口信息化建设,设立广西(贵港)西江航运交易所,努力打造西
江航运枢纽。实现管理过程的数字化,提升港口开发建设的科技
支撑能力,建设数字化智能港口。研究推广储能回用、自动化系
统控制等技术,努力实现港口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打造西江
流域绿色、智能、创新型港口示范区。
第五节 发展目标
今后五年,通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港南经济实力大幅提
升,城乡一体加快推进,民生领域明显改善,生态环境优美宜居,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到2020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2 亿元,
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840 元,年均增长
9%;财政收入达到12.15 亿元,年均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达
17
到340 亿元,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2 亿元,
年均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7561 万美元,年均增长10%;
三次产业结构由24.7:37:38.3 调整为20:40:40。
城乡一体加快推进。到2020 年,全区城镇化率达到45%以
上。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汽车南站至贵梧高速贵港南出口一级公路连线、昊业中心城等项
目加快推进,老城区功能进一步完善。乡镇基础建设、百镇建设
示范、传统村落保护等工程积极推进,乡镇“五化”基础设施不
断完善,乡镇及村屯规划进一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加快落户城
镇,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
民生领域明显改善。到2020 年,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5316 人
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达到38338 元,年均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6980 元,年均增长10%;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以
上;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城乡教育均等化全面推进,加快
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
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达到自治区下达目
标任务,精准脱贫工作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贫困人口减少
3.6 万人,贫困人口全部“摘帽”。
生态环境优美宜居。节能减排继续推进,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下降,控制在自治区和市下达指标范围
内,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
式和消费模式。生态建设继续加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到2020
18
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5.3%,森林蓄积量达到203.16 万立方
米。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园区管理体制、经济运行体制、城镇
规划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对外开放
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玉贵合作共建东津物流园取得重大突破,
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专栏2 港南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指标名称2015 年2020 年年均增长属性
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现价) 82.12 132 10% 预期性
2.人均生产总值(元) 15494 23840 9% 预期性
3.财政收入(亿元) 6.04 12.15 15% 预期性
4.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36.9 340 20% 预期性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38.58 62 10% 预期性
6.工业增加值(亿元) 29.96 53 12% 预期性
7.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38.3 40 0.3% 预期性
8.外贸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4695 7561 10% 预期性
9.城镇化率(户籍人口,%) 36.64 45 1.7% 预期性
经济
发展
10.总人口(万人) 68.5 76 2.1% 约束性
1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6093 38338 8%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10543 16980 10% 预期性
12.城镇调查失业率(%) 4.5 4 —— 约束性
13.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人,累计) 12000 15316 5% 约束性
14.贫困人口减少(万人) 1.29 3.6 23% 约束性
15.城镇保障性住房(套) 2539 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约束性
16.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医师数(人) 0.8 2.5 25% 约束性
17.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张) 3.2 20 44% 约束性
18.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居民人数比例(%) 5 8 0.6% 约束性
19.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65 72 2.1% 约束性
20.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97 99 0.4% 约束性
民生
福祉
21.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1 13.4 4.0% 约束性
22.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6.6 6.5 —— 约束性
23.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约束性
生态
文明
2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
约束性
19
(%)
2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约束性
26.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约束性
27.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 约束性
其中:化学需氧量(%) 约束性
氨氮(%) 约束性
二氧化硫(%) 约束性
氮氧化物(%) 约束性
28.森林覆盖率(%) 34.2 35.3 0.2% 约束性
29.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198 203.16 0.52% 约束性
30.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 约束性
其中PM2.5 降低(%) 约束性
31. 主要江河流域水质优良比例(%)
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
约束性
第三章 协调统筹,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坚持城乡统筹基本方略,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优化城乡空
间布局,加快推进城镇化。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建设特色小
城镇,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发展,构筑城乡协
调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
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严格按照城镇、农业和生态三类
空间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要求,规范各类开发行为,加快主体功能
区发展。增强开发建设有序性,努力实现城乡空间结构一体化、
总体功能最优化和整体效能最大化。
20
图3-1 港南区空间区划图
城镇空间。城镇空间总面积362.67 平方公里,占港南区国土
面积的33%。城镇空间是港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是
发展现代产业、建设宜居城乡的重要载体,要突出工业化城镇化
引领,促进产业、经济与人口集聚相协调,是发挥区域集辐射能
力、提供综合服务保障的重要功能空间。
21
农业空间。农业空间总面积354.98 平方公里,占港南区国土
面积的32.3%。农业空间内耕地和基本农田集中,承担港南农产
品生产和农村发展等功能,要突出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综合
生产能力,保障全区农副产品供应。
生态空间。生态空间总面积381.35 平方公里,占港南区国土
面积的34.7%。生态空间主要承担生态服务和生态系统维护等功
能,要突出生态环境建设,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生态产业和生
态经济。
第二节 优化城乡空间格局
以港南工业园建设为核心,以一横两纵交通线为枢纽,发挥
各乡镇资源禀赋优势,打造北部工业组团、中部农业组团、南部
生态组团,形成 “一园、三带、三组团”空间发展格局。
22
图3-2 港南区“一园三带三组团”空间发展格局
一园。即港南工业园。主要位于八塘镇和东津镇接壤的中部
边界,是未来港南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主要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的核心区,以农副产品加工、家具制造、新材料、装备制造、造
纸和物流仓储为主导,积极推进项目进园建设,加快“五通一平”
和污水处理厂、水厂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开发建设档
次和整体开发水平,做大做强园区经济,打造港南特色优势产业
的新集聚区。
23
图3-3 港南工业园分布图
三带。充分发挥三北高速、324 国道以及郁江沿线港口群的
交通优势,推进港区联动,加快整合交通沿线物流资源,充分挖
掘沿线各乡镇资源优势,统筹规划、合作共建物流园区和交易配
送中心,完善沿线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承南就北、辐
射东西”的商贸物流产业带,全力提升全区物流发展水平。
——沿江经济带。主要集中在郁江南岸。重点发展临港加工
业和港口物流业。充分利用港口岸线资源,主动融入珠江-西江经
济带建设。依托沿线贵港产业园区江南园、港南工业园等重点园
区的发展,以及苏湾大型仓储物流基地、东津物流园等现代物流
基础的建设,加快西江综合保税区建设,着力发展矿产品、建材、
24
木材、日用消费品等的出口加工、国际贸易和保税物流。充分发
挥综合保税区特殊监管优势,强化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的
功能,积极拓展进出口贸易、研发制造、检测维修、分销配送、
展示展览、保税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新功能,引导加工
贸易企业、物流企业、跨国公司区域分拨中心沿郁江南岸集中布
局和集聚发展,加快推动保税物流贸易从服务于本土加工贸易向
服务全市乃至珠三角加工贸易转变。努力打造面向香港长期合作
的综合保税物流窗口和集内河综合保税、港口现代物流、临港先
进制造业于一体的沿江产业带。
——三北高速经济带。主要集中在三北高速公路沿线。着力
打造全区农产品和轻工产品的物流集聚区。依托东津作业区,围
绕东津细米、羽绒、中药材、食品加工和化肥等产品流通,积极
推进东津现代物流园建设,以水陆联运为重点,以建设区域性的
现代物流中心为目标,规划建设集综合保税区、西江航运交易所
等于一体的综合型物流园区,加强与玉林、梧州等市物流业联动
发展。充分挖掘桥圩特色工贸名镇的历史,做活商贸流通业。全
新打造羽绒、穿心莲、塑编等全国大型集散地优势,集中建设特
色轻工产品商业街区,延伸构建面向周邻乡镇的农副产品集疏运
体系,加快建设桥圩大型综合商贸交易中心,提档升级市场物流
水平,扩大产品集散能力。
——324 国道经济带。主要集中在324 国道沿线。突出发展
城市物流配送和工业品中转集散物流。充分发挥港南毗邻贵港中
心城区和贵港港的区位优势,依托贵港产业园区江南园开发建设,
25
规划布局贵港市羽绒交易中心集聚区和林木交易物流园,加快建
设以林产品、羽绒、板材、钢材、机械(五金)、纸制品等集散中
转为主的物流中心,延伸提供流通加工、仓储配送、货运代理、
展示交易等增值服务,支持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产业带
衔接贵港主城区的优势,建立覆盖全市、辐射周边地区的城市配
送网络体系。
三组团。即北部工业组团、中部农业组团和南部生态组团。
综合考虑要素聚集程度、产业发展类型、物流交通条件等,按照
突出优势、板块推进、协调发展的思路,准确定位区块发展方向,
提高行业空间聚集度,突出抓好重点特色组团建设。
——北部工业组团。包括新塘乡、八塘镇和桥圩镇。是现代
制造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区,也是港南区城市服务功能和城镇化人
口的集聚区。大力发展林木加工、羽绒等产业,重点借助新技术、
新工艺、新模式,加强研发、设计、数据库等智力资本在产业转
型升级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发展柔性化、智能化生产线,加快传
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和发展物流、商贸
商务、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限制发展高能耗、高用地、高污染的
产业,形成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高新技术产
业群,营造良好的城镇发展和人居环境。
——中部农业组团。包括瓦塘、湛江、东津等镇,大力发展
富硒为特色的粮食、优质蔬菜、名优水果、中药材及畜禽养殖业、
休闲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积极做好“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全
力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基地
26
建设。创建培育发展水稻、蔬菜、水果等一大批富硒农产品基地,
组织引导企业参与富硒品牌创建和富硒农产品开发认证工作。积
极推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布局。鼓励和扶持农产品加
工企业直接投资建立农产品原料基地或参与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
综合开发农业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加快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
——南部生态组团。包括木格镇和木梓镇,重点发展生态旅
游产业组团。充分发挥六万山、武思江水库优越的山水条件、亚
计山平坦开阔的林场资源和客家围屋群厚重的人文资源,打造复
合型生态休闲旅游区,重点发展生态观光、考古写生、客家文化
体验、龙凤麒麟舞展演等主题旅游项目。完善道路、绿化景观等
基础设施配套,整合推广生态旅游品牌,打造港南区域性旅游服
务基地。
第三节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全面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统筹发展中心城区,加快建设特
色城镇,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构建更为合理的城镇体系,加
快城镇基础设施配套,不断提升城镇功能,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
展,构建城乡一体、多点支撑、均衡协调的发展格局。力争到
2020 年,全区城镇化率达到41%左右。
一、统筹发展中心城区
按照“土地集约、人口集中”的原则,完善中心城区控制性
详规,引导中心城区功能分区,优化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城
27
市管理水平,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引导中心城区功能分区。着力提升中心城区功能,优化城区
布局,推进区域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和整体效能最大化,将港南
中心城区建设成贵港市的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以商业服务、科研
教育、旅游接待为主,集商业、商贸、文教科研、旅游、居住于
一体的功能配套齐全、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城市综合服务
改良区。到2020 年,基本形成以昊业中心城为核心的商业服务板
块,以南湖公园、南山公园为核心的生态休闲板块,以水岸郦都、
南郡名邸等为核心的生活居住板块。
——商业服务板块。以打造城市核心区为目标,为生活居住
区和工业园区发展提供综合配套服务。“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
昊业中心城,建设集住宿、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业态齐全
的商业中心区,结合南湖改造工程,加快打造以文化、休闲、医
疗、商业及行政办公为主的生活型服务中心,配套发展金融、信
息、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生态休闲板块。依托港南的森林、水系资源, “十三五”
期间,重点完善南山公园、南湖公园内部及周边配套服务设施规
划及布局,沿郁江和杜冲江两侧分别打造城市生态廊道,延伸城
市绿脉,建设集自然风光、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城郊休闲观光区。
——生活居住板块。加快改善城市环境,深入挖掘发展潜力,
提升居住配套服务功能。“十三五”期间,依托老城区原有布局和
城市干路,分隔形成十一个居住组团,依托港南区政府附近的南
郡名邸、港南一号和水岸郦都等小区,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28
功能完善的近郊宜居生活区。
完善中心城区交通网络。优化中心城区内部交通网络,大力
推动对外交通建设,积极构建“四纵四横”路网格局,促进各功
能区便捷联通。积极推进贵港市东环一级路港南段建设,提升南
环大道和江南大道的对外交通功能,加快廉石路(港南路-西南大
道)、中山南路东侧支路(江南大道-江二路)、滨江大道(江南大
道-中山路)、江南大道西段(西南大道-滨江大道)等道路建设,
加快江南大道与三北高速、广昆高速公路衔接,强化港南中心城
区交通对外辐射功能。加快推进罗泊湾大桥、青云大桥建设,打
通港北、港南城区新通道,逐步缓解城区公路交通压力。大力发
展跨江公共交通,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区北部与南部的联系。规范
发展出租车市场,不断扩大出租车投放量,满足居民出行需求。
专栏3 中心城区“四纵四横”路网格局
四纵:即四条南北向主干路,分别为西南大道、港南路、中山路-南山路和同济大道。
四横:即三条东西向主干路和快速路,分别为滨江路、江南大道、城南大道和快速路
南环大道。
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中心城区电力、给排水、
燃气、通信、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满足全区城镇化和生产生活
需要,提升城区支撑保障能力。
——给排水。南江水厂供水管网满足“十三五”期间用水需
求,中心城区无需新建自来水厂。重点建设江南街道办辖区内排
水管网,积极推进东津镇、八塘镇、木格镇等圩镇污水处理厂建
设,加大生活污水处理力度,确保“十三五”末,每个乡镇都建
有污水处理厂。
29
——供电。新建南湖变110kV 变电站,太华220kV 变电站作
为供电电源。规划设置6 座开闭所,中心城区的用电负荷均由
110kV 变电站与10kV 开闭所供给。主要道路、景观拟采用电缆
沿地下埋设方式,并将电缆沟的建设纳入新建和改造的道路建设
中,与道路建设同步进行。
——燃气。以居民区和商业服务中心为重点,加速推进天然
气管网建设,满足城区居民生活用气需求。到2020 年,城镇居民
燃气气化率达到50%以上。
——环卫。新建江南大道西段307 片区、江南大道东段西段
片区2 个生活垃圾转运站,加强公共厕所和基层环卫机构建设。
——通信。新增电信与邮政分局各1 处,建成集信报传递、
物流、农资、日用消费品配送、邮政金融服务等业务于一体的综
合服务网络。努力扩大城市宽带覆盖率,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二、加快建设特色城镇
按照“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情,一镇一产业”的新思路,
统筹做好小城镇发展规划。突出各镇自身特点,体现自然特色、
产业特色以及历史文化底蕴等,抓好城镇基础设施、产业发展、
生态环境和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管理
体制,引导经济和人口向特色中心镇集聚,有力带动周边农村发
展。
八塘镇:先进加工制造专业镇。以打造工贸重镇为目标,提
升产业层次,重点抓好木业、羽绒、皮革产业发展,积极发展柔
30
性化、智能化生产线,加快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大力开发防(耐)火板材、防水耐潮板材、隔音降噪等功能性板
材,发展定尺供货,积极发展家具制造产业,加快纺织服装产业
发展,培育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加工
制造强镇。
新塘镇:产城融合示范镇。以发展造船、家具制造等高技术
产业为基础,发挥产业对城镇的带动作用,加强贵港产业园区江
南园与新塘镇在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衔
接,全面落实“撤乡改镇”后续工作,做好二线船闸、羽绒城、
新区开发、江南大道扩建等项目征地拆迁工作,不断加大交通、
水利、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围绕产业园
区、产业集聚、产业新城三个层次,逐步促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
城镇化互动发展。通过产业、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集聚,有
序推进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产城一体化。
瓦塘乡:生态养殖特色乡。依托扬翔亚计山龙宝猪养殖特色
示范区建设,打造“饲料-公猪良种精液生产-种猪养殖-生猪加工”
绿色全产业链,配套建设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中心,大力发展肉
制品深加工,打造全国一流的生猪生态养殖样板区。
东津镇:稻米加工和对外贸易特色镇。发挥东与桂平市交界、
南与玉林兴业县接壤、北靠郁江、水陆交通便捷的地域优势,依
托“东津细米”品牌优势,大力发展富硒水稻种植,做大做强
“东津细米”品牌。加快西江综合保税区建设,充分利用保税窗
特点,稳步发展贵港-香港的奶粉、箱包、矿产品、木材等物资中
31
转集散物流,大力拓展生鲜、果蔬集装箱冷链物流,大力发展对
内对外商贸物流业。
桥圩镇:羽绒之乡和工贸强镇。充分发挥羽绒、中药材、塑
编、化工、建材、精米等产业的规模优势和集散优势,加快建设
羽绒、中草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积极推进桥圩工贸集中区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大型商贸集散中心,推进物流条形
码、电子数据交换、射频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物流技术在集散
中心的推广应用,提高物流装备水平和运行效率,发挥在全市商
贸物流业中的示范带头作用,打造名副其实的工贸强镇。
湛江镇:乡村生态旅游特色镇。结合自身优势资源,打造乡
土特色旅游业,加快推进平江村四季花田农业生态园建设,大力
发展鹰嘴桃、油葵、荷花种植,加快富硒农产品开发,以农业休
闲观光旅游带动全镇经济发展,逐步扩大影响,打造自己的品牌。
木格镇:乡村休闲旅游特色镇。以良好的区位条件和秀美乡
村田园风光为基础,以客家围屋群和特色魅力的客家民俗文化为
核心吸引物,创新开发田园休闲、农耕体验、民宿度假、民俗娱
乐和餐饮购物等旅游产品。统筹推进周边富硒农产品开发,扩大
富硒水稻、白玉蔗、茶叶、土鸡土鸭等特色种养殖业规模,融合
农耕研学、瓜果采摘、餐饮购物等功能,打造综合性的休闲度假
庄园和特色乡村休闲旅游村镇。
木梓镇:矿产品加工重镇。充分发挥矿产资源和地理优势,
抓好矿产品开发,做大做强高速矿业、源富选矿和仙平铜矿等龙
头企业,加快产业链延伸。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完善基础
32
设施,配合贵港至合浦高速公路建设工作,支持石卡经思怀至木
梓以及木格至浦北寨圩的二级公路建设。积极搭建招商引资平台,
将木梓打造成港南区乃至全市以钛铁矿、铜矿、页岩、灰绿岩、
河沙五大矿产品为重点的加工重镇。
江南街道办事处:文化旅游特色区。依托布山遗址、千年码
头、廉石文化、罗泊湾宝塔等南江千年古文化元素以及城区已开
发的南山景区和待开发900 多亩南湖水资源,大力发展城区文化
旅游产业,把南江村纳入城中村改造,并与旅游融合开发,进一
步推动城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做好旅游基础设施配套。
三、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为核心,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
村和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优化农村居
民生产生活环境,完善农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富裕、和
谐、秀美”的港南特色新农村。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强化城
乡基础设施衔接和配套,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农
村道路畅通工程,全面完成县乡公路提质改造任务,将所有县乡
道由四级路提升为三级或以上,争取实现乡乡通三级路。加大对
偏远地区尤其是港南区东西乡镇之间的横向连接,完善主干道网
络化建设。加快推进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灌
区改造、水土保持、丘陵山区水源建设,提高农业抗灾及生产能
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加快推进新塘引水供新塘、工业园
33
区、八塘及桥圩引水工程建设,全面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加
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全面实现农村电气化。实施农村信息化工
程,加快宽带入户向农村及边远地区延伸。健全农业气象、水文
服务体系和灾害防御防控体系,增强农村灾害防御能力。
优化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加大
卫生洁化、路边绿化、河道净化、村庄美化建设,加快农村改厕、
改厨、改圈步伐,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全面推进乡镇污水处
理厂建设,分类开展农民集居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期
间,加快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畜禽养殖区域布局优化
和规模化养殖的污染治理。大力推进农田土壤污染治理。全面建
设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到2020 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
到80%以上。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秸秆制
肥、秸秆制气等应用技术,发展大中小型沼气工程,实现农村废
弃物资源化利用。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完善镇村两级公共配套设施,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重点
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实施中小
学校舍安全工程,积极发展农村中小学网络教育。加强农村公共
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进镇(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功
能整合。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争取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全覆盖。发挥乡镇综合文广站、村级公共
服务中心及农家书屋的作用,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文化体育
34
活动,营造浓厚的农村文化氛围。
优化社区生活设施布局。全面实施乡村规划,科学布局农村
村落,合理规划农村新社区、新居民点,积极推进村镇集并,加
强中心村建设,促进农民向中心村、中心镇集中。按照城市社区
服务理念建设农村新社区,推进生产生活服务和社会事务向新型
农村社区集中,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规划涵盖配送、
便民超市、家庭服务中心等功能的生活圈,合理布局农产品批发
市场等商贸流通设施;统筹地下管网建设、供水设施建设,加强
防洪设施建设;优化教育设施布局,加快建设规模合理的中小学
及配套设施;加强新建及原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改造;加
强公共文化、体育、就业服务和便民服务设施建设。
第四章 增量提质,打造西江工业强区
以高端、高质、高效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坚持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西江流
域工业强区。
第一节 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以标准化、集群化和高端化为方向,着力提升技术水平,延
伸产业链条,提高配套能力,做大做强羽绒业、木材加工业、农
产品加工业等支柱产业。
林木加工业。促进林木加工业提档升级。在稳定发展板材加
35
工业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加工产品向终端发展。重点发展结构用
胶合板和车船用特种胶合板产品生产,以及以桉木为原料的家具
用异型胶合板、贴面胶合板等产品生产。积极培育防(耐)火板
材、防水耐潮板材、隔音降噪等功能性板材新产品生产,发展定
尺(单倍尺和多倍尺)供货。着力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家具制
造业。重点发展人造板板式家具生产,适度发展实木家具生产,
努力开发珍贵树种木皮贴面家具等项目,鼓励电脑桌椅、儿童家
具等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导企业生产可高效、大批量生产的全拆
装式现代家具。
羽绒业。提升羽绒加工业发展规模和层次。加快引进羽毛高
蛋白生产、纺织品及羽绒服装加工、鹅鸭食品加工、包装制品生
产等配套关联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打响“中国羽绒之乡”
品牌。积极引进羽绒棉被、羽绒服装等加工企业,推动港南羽绒
业向终端产品转型,重点推进羽绒工业城开发建设,引导现有羽
绒加工企业加大技改投资力度,提升生产规模和产品层次,增强
企业竞争力。
农产品加工业。以扬翔、巴帝食品、通达米业、漓源饲料等
企业为龙头,依托全区丰富的粮食、果蔬、禽畜、中草药等特色
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打造贵港农产品加工
和配送中心。积极实施“绿色驱动、名牌带动、科技推动”三大
战略,重点发展果蔬加工和稻米加工业,大力发展肉类加工业,
积极发展中草药、茶和竹汁饮品加工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带动
食品包装印刷业以及食品标准检测、认证、运输、销售等生产性
36
服务业的发展。
皮革业。加快推动皮革产业发展。依托港龙皮革城,重点发
展包袋革、家具革、装饰革、汽车坐垫革等产品生产,加快彩色
皮革、透气皮革等功能性皮革的研发设计,大力发展箱包、皮鞋、
坐垫等皮革制品生产,延伸发展皮革服装制造;积极推进制革转
鼓设计、制作、技改及维修业发展,加快各种转鼓配件、拉链、
纽扣等配件产业发展,努力延伸模具制造、粘合剂加工、塑料及
五金配件生产等配套产业。
第二节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
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提升技改工程,加快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
一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推进造纸业、造船业等传统产
业迈向中高端。
造纸业。加快推进华怡纸业项目优化升级,合理使用非木纤
维,推进林(竹)浆纸一体化,积极发展高品质竹浆及浆粕,提
高中高档纸浆比重,重点发展高档生活用纸生产,加快引进高档
面巾纸、高档厨房用纸、湿巾等生产项目,增加生活用纸花色品
种,积极推进高档办公用纸、液体包装纸、轻量涂布纸、食品包
装和商品包装装潢用纸及纸板项目发展。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提
高技术水平,降低能耗,促进造纸业废弃物集中处理和再利用,
减少环境污染。
造船业。依托现有船舶生产企业,以新塘三岭1000 亩造船基
37
地建设为重点,努力推进利维船厂、江南船厂扩大规模并实施技
术、设备升级改造,加快万里船厂建成投产。积极融入全市造船
布局体系,加快新能源船舶的合作研发,积极引进油气混合动力
船舶生产技术,推进散货船、集装箱船、化学品船、游艇豪华旅
游船等的设计生产,大力发展舱室设备、轮机设备等配套产业,
做大做强船舶制造业。
饲料加工业。依托万千饲料、漓泉饲料等龙头企业,加快饲
料加工业整合和转型升级,积极调整产品结构,逐步推进产品向
功能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加快功能营养型饲料产品的开发,推
进饲料原料发酵预处理和种类的多样化,加快饲料添加剂向天然
化、有机化和功能化等方向发展。加快淘汰传统的落后饲料生产
工艺技术和设备,引导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技术提升网络化
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加快管理的信息化、工厂生产的自动化和
智能化,强化核心竞争力。加强饲料加工基地化建设,提高产业
化水平,打造新形势下的本地饲料品牌。
化工产业。依托史丹利化肥、南风化肥及恒丰化肥等龙头企
业,着力推进化工行业绿色发展,大力发展新型肥料。加快调整
产品结构,鼓励开发高效、环保新型掺混肥、增效肥料、缓(控)
释肥、土壤调理剂、氨基酸等肥料,以及稳定性肥料所需要的硝
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等添加剂和液体复合肥所需要的工业磷酸
铵、聚磷酸铵、硝酸钾等优质原料,拓展产业领域,延伸产业链
条。加快现有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能源管理中心建设,优化
化肥企业能源管理流程,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实现企业节能降耗、
38
绿色发展。
第三节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实施高新产业培育工程,围绕增强发展后劲、抢占产业发展
制高点、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这一核心,积极培育先进装备制造、
电子信息、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港南经济新增长点。
先进装备制造业。依托捷盛机械、西江锅炉等龙头企业,以
节能、高效、提高加工精度为核心,重点发展耐磨构件专用设备
制造、锅炉等通用设备制造,大力发展为大型机械制造企业提供
配套服务的汽车、机械单件加工、部件整体加工和电渡五金业。
研究开发智能化工程机械成套装备、精密数控装备和高档船舶零
配件等生产。
电子信息产业。支持东澄、建玮等电子企业扩建和技术改造,
加快高传输连接界面产品、外接及网络储存装置产品、医疗电子
产品升级换代;支持捷力高容量镍电池做大做强,加大镍镉充电
池、镍氢充电池和充电器的开发和生产,拓展在玩具、数码产品、
无线电话和便捷式电动工具和应急灯等领域的应用;依托东森电
子等龙头企业,积极发展高端电子元器件、液晶显示器、车载电
子、数字音频、计算机板卡制造及其配套产业,加快发展LED 灯
具,大力引进LED 灯具开关、时尚灯饰品、射灯等高科技产品制
造企业。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优势。
新能源产业。以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为重点,加快
39
推进中核风电项目落地,加快木格、瓦塘、木梓等乡镇风力资源
开发和风电厂建设。加快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太阳能
光伏晶硅材料、太阳能电池组件、LED 太阳能灯具等产品生产,
积极推广太阳能发电装置制造,加快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电
站。促进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积极推进先进应用技术的研究
与推广,提高传统能源清洁化利用水平。
第四节 加快工业园区发展
推进贵港产业园区江南园整合提升,加快港南工业园区规划
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将工业园区打造成为转型升级的产业
新基地和城市发展新空间。以南环路为纽带,重点加快贵港产业
园区江南园建设,整合现有羽绒企业,提升发展羽毛、皮革及其
制品生产基地,大力推进纺织品及羽绒服装加工、箱包、皮鞋、
坐垫等皮革制品生产等重大项目建设布局;以自治区A 类工业园
区规模和标准,按照“一园多区”思路,加快港南工业园区规划
建设,大力发展木业、羽绒两大支柱产业集聚区,着力培育农副
产品深加工、新型材料等两大新型产业集聚区,打造新的增长点。
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提高产出率。强化产业集聚
区的政策要素保障,建立协调机制和管理体制,重点保障建设用
地需求,加大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支持力度,重点配置环境容
量指标,加快交通、通信、供水、供热、供电、生态等重大基础
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园区发展的支撑能力。
专栏4 港南区“十三五”工业园区布局重点
贵港产业园区江南园:重点布局羽绒、皮革及其制品等产业。
40
港南工业园区:包括三个片区。
——桥圩工贸创业科技园片区:重点布局羽绒初级加工产业、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制
药、电子产业等。
——八塘未利用地、东津低丘陵坡地片区:重点布局新型材料制造、家具制造、家居
装修材料制造和食品加工等。
——东环路东片区:重点布局物流仓储、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新型信息产业、造
纸业等。
第五章 创新模式,释放港南发展新活力
大力实施服务业跨越提升工程,突出发展物流业、汽车服务
业、旅游业、房地产业和商贸流通业等优势产业,全力促进服务
业提速提质增效发展,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和能级,积极构
筑以高端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释放港南发展新活力。
第一节 大力发展物流业
提升发展保税物流,巩固发展港口物流,大力发展专业物流,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围绕梧玉贵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港南
区与玉林市合作,共建东津物流园,进一步做好西江综合保税区
规划建设工作,增加保税物流功能,大力拓展进口商品的展销、
展示、集散内销功能,积极发展为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中
转、转口贸易和加工贸易等配套的保税物流业;以东环路规划建
设为契机,加快推进苏湾码头建设,完善港口物流平台,大力发
展西江沿线水陆物资中转和临港产业物流;引进和培育木材、羽
绒、建材等大宗商品物流企业,加快建设贵港市林产品贸易中心
和贵港市羽绒交易中心集聚区;加快发展粮食、化肥现代物流,
推广散粮运输和化肥大包运输,大力发展煤炭、矿产品等专业物
41
流;适应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的发展需要,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物
流,突出抓好贵港市羽绒电子交易平台中心和贵港市木制品电子
交易平台中心建设,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平台与快递物流系统有效
对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实现公水联运。加快物流信息化
网络平台建设,推进物流条形码、电子数据交换、射频技术、全
球定位系统等物流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物流装备水平和运行效
率。积极发展冷链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等物流方式。
第二节 加快发展汽车服务业
充分发挥港南汽车修理美容租赁业和二手汽车销售规模优势,
依托鸿雁汽修、队长汽修等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汽车服务产业集
群发展,规划二手车销售市场,发展汽车服务业集聚区。以324
国道、江南大道、中山南路及南山路为主干道,利用交通区位优
势,扩大网点覆盖面,逐步发展组织有序、管理规范、发展合理
的汽车修理美容体系。加快发展汽车美容、汽车修理、汽车零售
和售后服务、汽车保险、汽车金融、报废回收等服务业,支持各
类汽车服务企业连锁化经营、品牌化管理,扩展服务项目,延伸
价值增值链。
第三节 提升发展旅游业
按照“建设大旅游、开发大市场、发展大产业”的战略要求,
以建设贵港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南山公园、铜锣湾温
泉度假区、贵港市四季花田生态园、亚计山森林公园为主体,加
42
快打造休闲度假、娱乐养生、商务会议等高端旅游项目。积极发
展乡村生态旅游,优化整合四季花田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建设东
部生态休闲核心区;提升南山寺、“布山文化”发源地等旅游文化
内涵,挖掘佛教寿文化和特色山水园林景观资源,培育旅游特色
餐饮,发展以山水休闲、文化体验、观光旅游、科普教育等功能
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休闲度假区;加快君子垌客家围屋群古宅修缮
和开发,统筹开发周边富硒农产品资源,营造诗画田园风光,打
造南部民俗文化风情旅游核心区;全力做好旅游产品的包装与推
介,积极参与梧玉贵旅游一体化合作与交流,抱团发展,联合开
发区域性旅游产品,打造区域性旅游精品线路,实现客源互通和
旅游发展协调联动。
第四节 积极发展房地产业
以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东环路建设和南湖开发建设等为带
动,建立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并举的“双轨制”住房供应体系,
加快推进港南区房地产业的发展。围绕新城新区、综合商圈、特
色街区、文化古城的建设与改造,以满足不同收入层次住房需求
为导向,鼓励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适当发展中高
档商品住房,引进知名品牌大公司与支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相结
合,推进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和楼宇经济建设,集聚人气,实现
区域消费就地平衡。进一步放开二手房市场,减化程序,提高交
易效率;加强房地产交易市场规范,培育壮大房地产租赁市场,
形成租、售市场联动发展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体系;建立有效的房
43
地产预警预报机制,强化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第五节 跨越发展商贸流通业
加快市场建设,改造原有农贸市场,规范南江市场、木松岭
市场,积极培育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加快推进木制品交易市场建
设,重点建设贵港产业园区江南园区农贸市场,加快新塘农副产
品批发市场建设等;在江南市场和木松岭市场交界处建设集住宿、
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商业中心区(昊业中心城),完善日用
消费、餐饮休闲娱乐、信息金融等服务业,扩大网点覆盖面;规
范江南大道夜市,在南湖商贸城建设商业步行一条街;稳妥推进
大型购物中心、大型综合超市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实体店铺数字
化改造,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增加餐饮、休闲、娱乐、文化
等服务设施,推动传统零售业由商品销售为主转向“商品+服务”
并重;鼓励中小实体店,增加快餐、缴费、网订店取、社区配送
等附加便民服务功能;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健全县、
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加强木格、瓦塘、木梓等果蔬生
产基地和肉类屠宰加工基地的冷藏、保鲜、储存等设施建设,发
展冷链物流。完善商贸流通体系,激发实体商业发展活力。
第六节 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立足基础,突出特色,大力促进商贸业、现代物流业、汽车
服务业、羽绒交易等服务业向集聚区集中发展,着力彰显集聚区
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的示范、带动和支撑效应。以服务贵港产业
园区江南园羽绒、木材交易和中心城区汽车修理为主导,重点建
44
设贵港市羽绒交易中心集聚区、贵港市木材交易物流园和汽车服
务业集聚区,推动以现代物流业为主体的生产性服务业和以汽车、
木材、羽绒等产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联动发展;围绕重点功能板
块建设,积极推动东津物流园发展,重点发展综合保税物流;加
快昊业中心城建设,建设集购物、住宿餐饮、休闲娱乐、商贸流
通等为一体的商贸流通中心,满足社区消费者日常生活消费;以
中山路、江南大道、南环路、南山路等为发展主轴,整合布艺装
饰、茶叶茶具、家用五金等商业一条街,做大特色规模,新建贵
港市南湖茗茶、花卉、古玩、美食、旅游商品专业街区。通过强
化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形成集聚效应,打造资源高度集聚、
具有较大区域影响力的现代化商贸物流产业高地。
专栏5 港南区“十三五”服务业集聚区布局重点
贵港市林木交易物流园:重点发展板材交易、成品交易、五金配件交易、装饰材料交
易等。
贵港市羽绒交易中心集聚区:重点发展羽绒电子交易、羽绒检测、羽绒展会、羽绒仓
储物流等。
东津物流园:重点发展综合保税物流。
汽车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汽车修理、汽车美容、汽车销售等产业。
昊业中心城:重点发展住宿、餐饮、商贸流通、娱乐等产业。
专业街区:重点发展贵港市南湖茗茶、花卉、古玩、美食专业街,以及以旅游小商品、
本地土特产、宗教用品为主的南山路旅游商品专业街。
第六章 接二连三,推进郁江南岸农业现代化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鼓励 “种养加”
一体化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郁江南岸农业现代化。
45
第一节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大力发展高效种植业,加快发展畜
牧水产业,积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大力发展高效种植业。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规模
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稳
定粮食种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建设一批旱涝保收高标准粮田。
稳步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以发展“三品一标”无公害、绿色
农产品为目标,加快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加快推进蔬菜集约
化、基地化生产,满足城乡消费需求;优先发展红心火龙果、白
玉蔗、柑橘等优势产业,着力加大优质马蹄、油茶、果蔗等特色
产业推广和种植,加快穿心莲、泽泻、牛大力、铁皮石斛等中草
药发展;加快富硒农产品开发,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富硒米、富
硒果蔬等标准化种植,提高机械化耕收水平,率先推进富硒产品
商标注册,增强市场竞争力。
加快发展畜牧水产业。优化畜禽水产结构,保护、改良和引
进优质品种,抓好贵港亚计山现代生态养殖(核心)示范区创建
工作,引领养殖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养殖业。积极发
展精品渔业,大力发展生猪、肉鸡、肉牛等优势产业,引导养殖
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培育壮大木格土鸡、木格土鸭等特色
品牌,加快畜禽水产业发展。
积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按照“景区带动、产业推动、交通
联动”的原则,依托湛江镇平江村四季花田农业生态园、扬翔亚
46
计山现代生态养殖(核心)示范区、红心火龙果生态种植核心示
范区、客家围屋群等资源,在景区周边以及通往景区公路附近,
建立花卉、林木、瓜果等观光休闲农业园,打造一批融现代农业、
乡土风情、森林游憩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景区。着
力构建近郊都市田园观光农业区,促使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增
加农民收入。
第二节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加强木格、瓦塘、湛江等农产品优势产区加工基地建设,引
导农产品加工业向种养业优势区域和城市郊区集中,提高农产品
就地加工利用水平。重点发展粮油加工业,大力发展果蔬加工业,
提升发展畜禽肉制品加工业,培育发展茶叶、中草药饮品及休闲
保健食品,加快发展饲料加工业。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
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广产后贮藏、保鲜等
初加工技术与装备,强化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销信息引导,升
级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力发展冷链体系和生鲜农产品配送,
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
第三节 健全农业服务体系
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良种良法推广,推广农业节水
综合技术,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巩固
和加强公益性农技推广网络,大力培育多元化的农技推广组织,
建立现代农民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种植业生产全程
47
机械化,积极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扶持发展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
大户,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强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网络建设,提
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
过程监管机制。全面提高农业标准化种植和养殖水平,建设稳定
优质的农产品基地,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
质量追溯制度。
第四节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推进现代农业园
区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
组织化程度。重点建设扬翔亚计山现代生态养殖示范区、港南四
季花田核心示范区、红心火龙果生态种植(核心)示范区三大示
范区,加快建设花果山柑橘产业园、“湖色添香”特色优质水果产
业园两大产业园区,积极建设君子垌富硒农产品示范区和中草药
种植示范区两大新兴示范区,加大农业园区和示范区投入,加快
完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推进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积极拓
展休闲、观光等功能,延伸产业链,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向
示范区集聚,以示范区引领带动现代农业发展。
专栏6 港南区“十三五”农业园区布局重点
扬翔亚计山现代生态养殖示范区:重点发展种猪繁育、标准化循环生态养殖和食品加
工等。
港南“四季花田”核心示范区:重点发展鹰嘴桃、油葵、荷花等果蔬种植及农业休闲
观光旅游。
红心火龙果生态种植(核心)示范区:重点发展红心火龙果品种繁育、规模种植及深
加工。
花果山柑橘产业园:重点发展砂糖桔种植。
48
“湖色添香”特色优质水果产业园:重点发展红心火龙果、沃柑、南非蜜桔、盘栽葡
萄种植等。
君子垌富硒农产品示范区:重点发展富硒水稻、富硒白玉蔗和富硒有机瓜果等种植及
深加工。
中草药种植示范区:重点发展中草药种植。
第七章 互联互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优先发展综合交通运输,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健全能源
供应网络,加快“智慧港南”建设,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的支撑
保障能力。
第一节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完善公路路网布局。强化江南城区和各乡镇的辐射功能,形
成横贯东西、纵穿南北的公路网络。积极配合做好三北高速港南
段建设,加快打通北上南下通道;加快推进东环路建设,打通城
市环路;加快南环路至瓦塘段二级公路改造,改善西部乡镇交通
出行条件;开工建设东环路至东津三级路建设,加强城市环路与
东津、八塘等东部乡镇的交通联系;推进汽车南站至贵梧高速贵
港南出口一级公路连线建设;重点续建木格至水鸣二级公路;新
建八塘(横岭)至新塘(岭蒙)三级路,缩短八塘(横岭)、贵港
产业园区江南园、桥圩、新塘等乡镇之间的交通距离;配合做好
省道兴业高峰至大岭二级公路港南段建设和岑溪糯垌至横县二级
公路建设;加快推进重点乡镇环镇路建设。
49
图7-1 港南区“十三五”重点公路规划图
加快专用通道建设。重点续建苏湾作业区进港二级公路,解
决苏湾作业区对外交通问题;新开工建设东环路至东津三级公路,
与社步至兴业公路联通,建成贯穿郁江南岸的沿江通道。扩大作
业区及港口服务能力,推进临江经济带和黄金水道建设。
推进港口作业区建设。重点续建西江航运干线贵港航运枢纽
二线船闸工程,加快西江航道扩容,消除航道瓶颈;加快续建贵
港港中心港区苏湾作业区一期工程,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服
务贵港产业园区江南园的能力。
协助重要桥梁建设。加强与市住建、城建部门对接,配合做
50
好罗泊湾大桥、青云大桥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
力。
第二节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加快瓦塘江、画眉河、武思江(木梓镇河段、思怀村京屋河
段)整治工作,做好八塘至工业园的杜冲江河段整治工作,积极
推进武思江、茶山水库以及南兴、木桥坑、画眉水闸等除险加固
工程,继续完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加快农村饮水安
全工程建设,推进新塘引调水至八塘工程建设,解决八塘饮水问
题。实施农村水利配套管网改造,建设一批农村饮水安全规模化
水厂和供水提升工程;继续推进武思江灌区一流工程和中型灌区
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强瓦塘、新塘等甘蔗主产区水利灌溉设
施建设,积极建设一批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项目。
第三节 健全能源供应网络
坚持节约能源优先,优化能源结构,逐步提高电力和天然气
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构建安全、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
系。加强输配电能力建设,提高电力输入和地方承接能力。优化
电力布局,加快贵港产业园区江南园罗泊湾站110kV 变电站、江
南城区郁江站110kV 变电站和木梓镇35kV 变电站建设。加快发
展新能源,稳步推进木格、木梓、瓦塘等风力资源开发和风电厂
建设,大力发展风电。加强与贵港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县电网联络
线建设,加强智能电网发展研究,提高电网优化配置电力的能力。
51
普及利用天然气资源,重点做好港龙湾、水岸郦都等新开发小区
天然气入户工作,积极推动工业园区、产业基地、重点工业领域
开展利用天然气替代燃料工作,逐步以天然气替代现有燃油、燃
煤、石油焦等高污染工业燃料。科学规划天然气加气站,优化燃
气管网布局,提高运行效率。制定天然气应急预案,加快储气调
峰设施建设,保障全区天然气用气安全。
第四节 加快“智慧港南”建设
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加快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
幅提高宽带接入水平、传输速度和家庭普及率。大力实施光纤入
户入园工程,推进中心城区免费高速WIFI 全覆盖;积极实施宽带
乡村工程,推进光纤到村和学校;加快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建设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参
与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中心等建设,大力开展工业云、政务
云、健康云、教育云、商务云等示范应用;推进互联网与工业融
合创新,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支持建设自动化车间和智能工
厂,大力培育互联网定制新模式。支持服装、家具等企业结合市
场需求,建设开放的网络创新平台,开展集中式、大规模的个性
化产品定制。探索智能农业发展新模式,支持利用互联网技术检
测土壤、肥力、苗情等信息,建设精准农业体系。推进互联网与
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互联网在公共交通、旅游、医疗、文化传
媒等领域的应用,积极应用互联网改造提升港口和作业区,完善
信息交易平台。
52
第八章 绿色发展,建设最美内河港区
以郁江和杜冲江两侧生态廊道建设为重点,加强生态建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切实加强污染治理,强
化资源节约利用,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最美内河
港区。
第一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在
林木加工、羽绒皮革等重点领域和贵港产业园区江南园等重点园
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加快改进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推广循环
经济发展模式,引导企业加大对生产过程中废渣、废水、废气、
余压余热等的回收利用;以扬翔亚计山现代生态养殖(核心)示
范区等为重点,实现“资源-废料-原料”多次利用的良性循环;
推广复合立体、动植物共生等先进模式,推进农膜、禽畜粪便等
循环利用;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加快建设城市社区和乡
村回收站点、集散市场的回收网络,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
逐步推进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处置,加强餐厨废弃物等垃圾资
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第二节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
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和贵港市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计划,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评估审
查制度,严控“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加强羽绒、建
53
材、林木加工等高耗能行业和恒丰化肥、华怡纸业等重点用能单
位管理,大力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积极实施节能重点工程,
不断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推广应用新型轻体材料、建筑节能材料,
推动城市绿色建设设计,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推进公共机构节能,
加快节约型机关建设。深入开展节能宣传,使节能成为单位、家
庭、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第三节 切实加强环境保护
健全地表水、空气、噪声及固体废弃物的监测网络,加大环
境管理和执法力度,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全
面推进瓦塘江、武思江污染综合整治,以郁江及饮用水源保护为
重点,加快推进1000 人以上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在2016 年底前
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实
现工业园区废水集中处理;实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
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控制,推进燃煤锅炉废气污染治理,提升工业
窑炉废气治理水平,加快推进超标车淘汰更新。加强餐馆及摊贩
油烟排放治理。严格控制建筑工地、市政道路等城市扬尘污染。
建立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控制复合型大气污染。加
快建设城镇垃圾处理场及处理设施,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
加强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强化重金
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化学危险品风险管理、污染土壤治理与
修复、辐射放射污染防治。到2020 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率达到80%以上。
54
第四节 加强生态绿化建设
重点建设郁江和杜冲江两侧生态廊道,延伸城市绿脉,加快
建设南湖公园和南山风景名胜公园两大绿核,积极推动狮子岭公
墓生态墓葬建设,提高城区园林绿化水平,增加城镇绿地面积。
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工程,实施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完善主
要干道、乡村道路绿化及郁江沿岸防护林体系建设。结合乡村生
态观光旅游景区建设,在入村道路及村庄周边,加大经济林及景
观树木种植规模。持续加大生态修复及植树造林力度,巩固退耕
还林成果,提高森林覆盖率。力争到2020 年,森林覆盖率达到
35.3%以上。
第五节 强化资源节约利用
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体系,实行取水总量控制
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调配生产、生活和生
态用水。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大力推广渠道防渗、喷灌高效节水
技术,推进造纸、造船等高耗水行业节水管理,推广冷却水循环
利用和中水回用;坚持集约用地,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和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强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管理,积极开展
土地整理,盘活用好存量土地;加强矿产资源统一集中管理,规
范开发秩序,严厉整治乱采滥挖、采厚弃薄、采易弃难等行为。
推广共生矿、伴生矿、尾矿、低品位矿开采和综合利用技术,提
高回采率和回收率。
55
第九章 共建共享,梦圆港南美好生活新期待
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全面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
业、社保、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等民生问题,推进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完善社会治理,促进公平正义,加快构建和谐港南,
梦圆港南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新期待。
第一节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
积极推进充分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发展城
乡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结构,扩
大就业规模。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和完善政府扶助、
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努力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就
业能力。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失
地农民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的就业工作。不断改善就业环
境,切实提高劳动合同签约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充分就
业和体面劳动。力争到2020 年,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增加各项
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统筹推进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失业、生育、
工伤等各项社会保险工作,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
城乡各项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政策。以农民工、城镇个体工商户、
灵活就业人员和低保户、五保户为重点,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
盖范围,到2020 年,全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到
22 万人,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全面加强农村留守
儿童和空巢老人综合保障;加大民政事业投入,建立健全城乡低
56
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大病救助、孤儿救助等制
度,提高困难群众救助水平;落实殡葬事业发展规划,推进殡葬
事业改革。
第二节 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提升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增加教育财政
投入,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全面普及学
前三年教育,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和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发展。鼓励和支持民
办教育发展,全面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和标准化学校建设,积极实
施中小学危房改造计划,加快解决入学难和大班额问题。大力发
展职业教育,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配合做好职业院校的专
业设置,构建从初级到高端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完整链条。
以提高职业技能为核心,加强农民工职业化培训。
专栏7 “十三五”教育重点工程
学前教育:建设港南区第一幼儿园、港南区第二幼儿园。
义务教育:建设港南区第一小学、港南区第二小学、港南区第三初级中学。
高中教育:建设三所普通高中。
加强人口计生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
战略。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加强镇村计划生育服
务站所和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
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编制实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专项规划,保
障妇女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和生命健康权利,关注妇女儿童心理健
康。加快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以
57
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社会福利院等,加强敬老院和
五保村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十三五”期间,
重点建设八塘敬老院农村老年养护楼、八塘中心敬老院和八塘镇
农村养老服务中心。积极发展妇女儿童事业,支持残疾人事业发
展。“十三五”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4‰以内,全区总
人口控制在76 万人以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市民化比例
达90%以上。
第三节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继续完善区、乡、村三级医疗卫生、
妇幼、疾控、计生等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区疾控中心、区卫生监
督所、区妇幼保健院、江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楼建设。巩固
161个村卫生室的良性运行,加强卫生计生系统公共服务设施管理。
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有序放开个体医疗机构和民营专科医院行业
准入秩序,依法制定高标准、高档次、高水平的准入要求,解决
医疗高端领域的医疗服务。巩固完善农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加
强区人民医院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完善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
不断完善以行政村为单位的村卫生室建设,在面积大、服务人口
多的行政村增设1至2所村卫生室。
专栏8 “十三五”卫生医疗重点项目
区妇幼保健院业务续建项目、区妇幼保健院公租房新建项目、新塘卫生院总院业务楼
维修项目、新塘卫生院分院新建配电、污水处理及旧业务楼维修项目、八塘镇横岭卫生院
业务楼维修项目、瓦塘乡卫生院业务楼续建项目、木格镇中心卫生院业务楼续建项目。
58
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计划生育、
妇幼保健、应急救治、卫生计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
落实全面覆盖慢性病体系建设工作,完善突发公共卫生计生事件
协调机制和工作网络,全面建成区统一的急救网络和急救指挥体
系。强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
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实施第二
轮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健全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妇幼
保健卫生资源,加大妇幼惠民项目实施力度,全面提升妇幼保健
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免疫规划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做好
预防接种工作。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工作,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进一步优化公共卫生人员和设施配置,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全区人民。
加快建设中医药服务体系。巩固完善全区农村中医药创建工
作,确保“十三五”期间完成重点专科和特色科室建设,确保在
全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加强中医民族医药工
作,推进中医药“三名”(名医、名科、名院)和“三进”(进农
村、进社区、进家庭)工程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到
2020年,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有1个标准化中医科和1名以上中医
执业医师或中医专业毕业生。积极推广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
和技术,加快构建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在
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计生事件、医疗、保健和康复
服务中的作用。
59
第四节 大力发展科技人才事业
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提升
科技服务能力。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培育高新
技术企业,大力推进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积极创建自治区级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施科技企业
孵化能力提升工程,继续推进广西竹福星多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和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工程,推进
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申报和建设工作,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技
术和新产品开发,推动加工技术集成和产品升级,创建自治区农
业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港南区科技示范基地。实施知识产权强
区工程,实施新一轮发明专利倍增计划,营造“大众创业、万众
创新”科技创新环境。
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大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
等关键领域高技能人才引进计划,继续实施港南区农村实用人才
培训等重点工程,加快新型农民培育,加强教育、医疗卫生等相
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大力实施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技能人
才培养工程。发挥重大人才引领作用,实施扶持人才创新创业的
优惠政策,推行职业岗位就业准入制度,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经济
和社会待遇,搭建各类适合人才施展才能的平台,让各类人才引
得进、留得住。
第五节 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加快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
60
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加强乡村综合文化站及基层文化设施
建设,重点推进港南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建设,构建覆盖城
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定期组织开展广场文化、文化下乡等活
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继续办好港南区“和为贵·羽之韵”
广场文化节;加强布山文化遗址、南江古码头、君子垌客家围屋
群等文化遗址的保护开发,加强龙凤麒麟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保护和传承工作;加快开拓文化市场,培植文化产业,重点发展
文艺创作、创意、演艺广告会展、古玩书画与工艺品等文化产业;
加快港南区体育中心建设,积极建设区综合健身馆、公共体育场
等体育设施,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身站点由城区向农
村扩展,发展体育俱乐部或单项协会,逐步构建全民健身体系。
第六节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
对全区50 个贫困村逐村逐户建档立卡,实施精准扶贫、精准
脱贫,确保贫困人口2020 年全部如期脱贫,实现全区人民共同迈
入全面小康社会。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到村行动计划,优先集中解
决贫困村村屯道路建设,实现村组道路硬化、砂砾化。新建和改
造一批饮用水工程,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用水;推进产业扶贫
增收行动计划,大力扶持贫困户发展种羊、三黄鸡养殖业,鼓励
和培育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并提供扶贫小额贷款和贴息贷款,通
过农村合作组织的示范带动,促进贫困农户稳步增收;抓好“雨
露计划”教育培训行动计划,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
重点资助普通高校本科学历教育、职业学历教育、扶贫巾帼励志
61
班等贫困新生。积极引导贫困村有培训愿望的劳动力参加职业技
能培训。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人口,提供医疗救助保障。
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政策
性兜底。整合政府各部门资金,协调合理推动贫困地区科教文卫
体等各项事业均衡发展,密切联系社会力量对贫困村进行定点帮
扶。
第七节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
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重大决策和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
定风险评估机制,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完善人民
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强化社会诚信体系建
设,建成覆盖城乡、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征信系统。深
入推进依法治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规范行政权力,强化严格
执法,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自治组织建
设,提高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水平,
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选举权、
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全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发
扬党内民主,增强党的活力,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
厉查办各类腐败案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健全食品原
产地可追溯和质量标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监管和责任制度,提
高安全生产监管和处置能力,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预防控制
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体系,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
62
全等突发公共事件,提高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水平。认真抓好国防
教育,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加强
国防后备力量队伍和武警部队建设,狠抓战备训练,增强应急应
战能力。扎实推进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建设,完善国防动员体
制,建立军地应急响应机制。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
积极推进军民共建,密切军政军民团结,争创全国和自治区“双
拥”模范区。
第十章 改革开放,积极融入珠西经济带建设
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力推进体制创新。坚持开放引
领、内外联动,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提高对外开
放水平,积极融入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
第一节 深化体制改革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健
全各类应急机制,创新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对政府负有提供责任又适宜市场化运作的燃气、供电、供水、供
热、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项目,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项
目,医疗、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项目,水利、
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项目,以及各地的新建市政工程以及新型城
镇化试点项目,优先考虑采用PPP 模式建设。政府集中力量做好
政策制定、发展规划、市场监管和指导服务,从公共产品的直接
“提供者”转变为社会资本的“合作者”以及PPP 项目的“监管
63
者”。
全面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扩大“三
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简化行政审
批流程。开设企业登记“单一窗口”,建立“一次申报、一口受
理、一网联办、一窗发照、一照通用”的便民机制。积极研究推
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机制、“同城通办”登记注册制度、外资
企业委托受理和远程核准登记制度、市场主体“一址多照、一照
多址”制度以及完善监管清单管理制度、推进企业年度报告公示
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着力强化市场主体事
中事后监管,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医改难点工作,全面深化医改,
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监管体制等领域综合改革。完善
城乡居民医疗大病保险制度,建立起城乡居民重特大疾病的保障
机制。落实基层医改的各项政策措施,有序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
施范围,完善编制管理、补偿机制、人事分配等方面的综合改革
措施。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
极性。积极探索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实行以事业单位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为核心的人事管理制度。
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以小学生减负为重点,减轻学生课
业负担,着力克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高度重视学校体育,
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锻炼活动时间,
开展学生健康体质状况监测,培养青少年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
康生活方式。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加快推进学
64
校标准化建设,尽快使农村学校校舍、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
书、体育场地等基本达标;试行学区制,提高优质高中名额分配
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等举措,着力破解择校难题。加强职业教育
体制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融通,实行专业学习与工作实践对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
型人才。以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健全和落实政府补贴、政府购
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
多种形式兴办教育,巩固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
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创新城镇规划管理体制。加快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
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制定
“多规融合”方案,推进乡镇“两规合一”。加强城市空间开发利
用管制,合理划定城市“三区四线”,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开发边
界、开发强度和保护性空间,统筹规划市区、城郊和周边乡村发
展。加快推进八塘镇撤镇改街道办事处,推进扩权强镇改革,推
广改革试点经验,赋予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同人口和经
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限。
第二节 扩大对外开放
加大区域合作力度。利用三北高速与珠江-西江经济带交汇形
成的十字交叉点,加快打通北经柳州去往西安、南达北海的海陆
丝绸之路物流通道重要节点,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对接
南宁、柳州等关键节点城市,加快融入渝新欧重庆-柳州国际班列
65
支线,拓展陆路丝绸之路粤桂渝新欧国际大通道。推进建材、羽
绒、船舶修造等产业以投资、出口等方式参与东盟基础设施建设
和产能合作。加强与泛珠三角地区的合作,抢抓西江经济带建设
和玉贵梧一体化发展的契机,充分发挥城市组团发展的优势作用,
集玉林、贵港资源、产业及政策优势于一体,加快基础设施对接,
强化产业联动,将玉林地区的资源、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优势,
与港南的港口、码头、岸线、交通等资源优势有机结合,合作共
建东津物流园。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建设大型仓储物流中心,主
动为珠三角地区发达的制造业服务,为珠三角企业向西南地区销
售商品、购进原材料提供一站式仓储物流服务,为珠三角制造业
产品及原材料仓储“瘦身”,加快融入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
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大力开展专业招商。
根据羽绒、林木加工、农产品加工等不同招商项目,进行专业策
划,采取一对一个性化设计。抓好节会平台,做好节会招商。努
力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 “泛珠会议”、“羽博会”、“厦
洽会”等节会平台开展招商,推介港南投资环境,结交一批客商,
洽谈一批项目,签约一批项目。紧抓东部产业转移,做好推介招
商。以专业招商为基础,在珠三角地区等地开展驻点招商和推介
招商。依托昌桂源、龙军等标准厂房平台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优势,
主动实施全方位、多渠道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着力筛选一批贴近我区实际,贴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项目。
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深入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充
分发挥区域一体化带来的进出口成本降低和关税水平降低优势,
66
瞄准东南亚、中亚、欧洲等市场,深化同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
的合作,扩大对外开放。以国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羽绒、皮
革、机械(五金)等领域产品研发设计,加快新产品的推广,不
断拓宽白玉蔗、羽绒等特色产品销路,深入挖掘与东南亚等国家
的合作潜力,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建厂并扩大加工产品进口。积
极签订服务贸易合作协议,提升对外经贸合作水平。
第十一章 凝心聚力,实现“十三五”规划蓝图
本规划纲要经区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由区人民政府组织实
施。要不断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规划落实。
第一节 加强规划协调
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推进城市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相互融合,加强区域规划、
专项规划和总体规划的衔接和协调,形成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
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区政府有关部门要围绕经济社会
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组织编制一批专项规划,细化落实
本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各镇(乡)要结合本地实际,做好镇
(乡)规划与本规划的协调,特别要加强约束性指标的衔接。加
强年度计划与本规划的衔接,年度计划报告要分析本规划的实施
67
进展情况,特别是约束性指标的完成情况。规划要自觉接受社会
各界特别是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广泛听
取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的建议和意见。
第二节 制定配套政策
根据港南区发展的实际需要,针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
效运用政府掌握的公共资源配置手段,制定实施好配套政策,确
保各项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加强财政预算,优化支出结构,增强
财政保障和支付能力,逐步提高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比重;科
学编制和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土地供应总量和结构
调控,加强全区土地储备功能,合理把握土地开发和投放时序,
有力保障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需要;加强政策与规划之间的协调,
使财税、产业、区域、土地等政策服从和服务于规划纲要确定的
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
第三节 强化项目支撑
坚持规划项目化和项目进规划的原则,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
目。建立科学完善的项目征询体系,建立“规划编制-规划项目库
-项目实施”的项目形成三级机制。对列入储备库的项目,在安排
市级财政投资、项目前期经费、用地指标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对规划提出的重大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和社会公益事业项
目,开展科学论证,加快前期工作,多方筹措资金,抓紧开工建
设。形成库存充足、出入有序、管理井然、资源共享的项目前期
68
工作格局。同时,加强与国家和省、市的项目衔接,力争更多的
项目列入上级“十三五”重大项目库,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重点
投资项目落户我区。
第四节 严格考核评估
抓好规划目标和任务的落实。对本规划提出的预期性指标,
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法制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实现规划战略意图;对本规
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部
门和各乡镇,明确工作责任和进度,运用公共资源全力完成;完
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强化对结构优化、民生改善、资源节约、
环境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等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考核,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完善有利于全面实现规划纲要目标
的协调机制和约束机制;完善监测评估制度,政府有关部门要加
强对规划相关领域实施情况的评估,接受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
委会的监督检查。在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由区政府组织开展全
面评估,并将中期评估报告提交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需要对规划
进行修订时,要报区人大常委会批准。
69
附表、附图
附表
附表1 港南区申请列入国家和自治区“十三五”重大工程项目

附图
附图1 港南区空间区划图
附图2 港南区产业布局和产业园区布局示意图
附图3 港南区城镇体系布局示意图
附图4 港南区交通设施布局示意图
附图5 港南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布局示意图
附图6 港南区生态建设布局示意图
70
附图7 港南区自然保护区布局示意图
附图8 港南区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示意图
附图9 港南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布局示意图
附图10 港南区现代服务业布局示意图
1
附表1 港南区申请列入国家和自治区“十三五”重大工程项目表 单位:万元
序号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总投资
(万元)
建设时间项目业主
一、基础设施(共38 项) 767771
(一)交通(共12 项) 543648
1 贵港产业园区江南园城东大道建设项

新建
道路、给排水、绿化、道路工程,桥梁工程,
道路全长3206.9m 21000 2016-2019 未定
2 东环路至东津三级路新建东环路至东津三级路3000 2016-2018 港南交通局
3 木格镇东环路新建
从木格镇二级路顺利加油站出口经木格镇东
环路开发区直至木格镇江石村、柳塘村交界
处,用地5km*15m,道路硬化5km*6m,混
凝土结构
2000 2016-2017 木格镇人民政府
4 汽车南站至桥圩一级路新建
约长24.5 km,起点位于贵港市汽车南站附近,
止于桥圩火车站
73500 2016-2018 港南区人民政府
5 东环路至东津港口作业区贵港产业园
区江南园家具园区进园进港道路
新建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总长17 km 51000 2016-2018 港南区交通局
6 东津至木梓省道二级公路新建建设省道二级公路,全长53.4 km 80100 2016-2020 贵港公路管理局
7 八塘火车站至苏湾进港铁路新建线路全长11 km 55000 2016-2020 南宁铁路局
8 东津镇环镇路新建
桥津路石连路口经万垌路口至雷宁路连接梁
莫路一中路口约7 km,用地7km*9m,道路
硬化7km*7.5m,混凝土结构
4800 2016-2020 东津镇人民政府
9 八塘环镇路新建
南环路口(工业园区)绕高北、高岭、鹤山
村至梧贵高速贵港南高速出入口的环镇路
8000 2016-2020 八塘镇人民政府
2
10 324 国道(桥圩过境段)改道项目新建
环镇路全长6 km,建设标准为二级路,路面
宽度12 m,起点为永梧村永兴村路口附近,
终点与湛江镇交界处,同时建设下水道、路
灯等配套设施
7000 2016-2020 桥圩镇人民政府
11 贵港港中心港区苏湾作业区新建
规划建设2000 吨级多用途泊位共2 个,2000
吨级通用泊位3 个,设计年吞吐量能力350
万吨
82148 2016-2020 贵港市西江投资
有限公司
12 贵港港中心港区东津作业区工程新建
规划建设2000 吨级泊位共31 个,3000 吨级
泊位1 个,岸线总长4000 m 156100 2016-2025 港南区人民政府
(二)水利(共14 项) 109473
1 港南区引调水工程新建
新建泵房、管理房、输配水管网、机电设备
及附属工程
6000 2016-2018 港南区水利局
2 贵港市港南区武思江水库除险加固工

新建
主副坝、溢洪道、输水设施防渗加固及全面
白蚁防治;更新改造老化设施;金属结构更
换处理;完善观测设施;更新改造水文观测
硬件;加固防汛公路;重建管理房屋,更新
和添置办公设施
12000 2016-2018 港南区水利局
3 贵港市港南区茶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建坝体除险加固等工程10000 2016-2018 港南区水利局
4 贵港市港南区瓦塘乡木桥坑防洪闸重
建工程
重建涵闸、消能设施、防洪堤、防洪道路等1238 2016-2018 港南区水利局
5 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画眉堤防洪闸重
建工程
重建涵闸、消能设施、防洪堤、防洪道路等1366 2016-2018 港南区水利局
6
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南兴水闸重建
工程
重建涵闸、消能设施、防洪堤、防洪道路等2269 2016-2018 港南区水利局
7 港南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改造厂区建设、水塔、水池、管道等更新改造15000 2016-2020 港南区水利局
8 贵港市港南区桥圩水厂更新改造工程改造水塔、水池、管道、设备等更新改造1000 2017-2019 港南区水利局
9 广西西江干流治理工程(港南区部分)
新建河道整治等工程4000 2017-2019 港南区水利局
10 广西主要支流郁江整治工程(港南区
部分)
新建
新塘乡河道整治4.2 km,瓦塘乡河道整治工
程2.61 km,东津镇河道整治工程2.68 km 22000 2017-2019 港南区水利局
3
11 贵港市港南区瓦塘江流域整治工程新建
1.猪儿江桥圩镇二期工程:新建左右岸防洪堤,
防洪堤内侧布置防汛抢险道路,配套附属设
施。2.木格河木格镇二期工程:新建左右岸防
洪堤、配套附属设施;3.对沿江水流冲刷严重
或陡坡段,采用护岸护坡处理方案,共计
8.3 km
8000 2017-2019 港南区水利局
12 贵港市画眉河流域整治工程新建
旧村岭河段:左岸修建堤防2km,重建排涝
闸;右江村河段:左岸修建堤防2.85km,重
建排涝闸;石梯江旧村岭河段:右岸护岸
2.45km,重建排涝闸;石江村河:右岸修建
堤防2.8km,重建排涝闸,以及文头岭、良美
村、潘李村、石梯江支流河段等工程
24000 2017-2020 港南区水利局
13 贵港市武思江流域整治工程新建
思怀社区京屋河段5.35km 防洪堤,木梓镇
6.38km 河道整治
10000 2017-2020 港南区水利局
14 八塘至工业园水汶河河段整治新建4km 河道的清淤、基础设施建设600 2016-2020 港南区水利局
(三)市政基础设施(共12 项) 114650
1 湛江镇圩镇基础设施建设新建
道理硬化、亮化、绿化工程;道路排水、排
污系统
1800 2016-2020 湛江镇人民政府
2 湛江镇村级垃圾处理站建设新建新建一个垃圾处理站150 2016-2020 湛江镇人民政府
3 东津镇污水处理厂新建桥津路与石连路口交汇处附近1600 2016-2020 东津镇人民政府
4 桥圩镇羽绒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
项目用地约920 亩,以羽绒产业为主,做好
“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厂房建设等
95000 2016-2020 桥圩镇人民政府
5 东津镇圩镇基础设施建设新建
道理硬化、亮化、绿化工程;道路排水、排
污系统
800 2016-2020 东津镇人民政府
6 整村屯改造工程(新农村建设) 新建
约105 亩,建筑面积约4500 m2。对全屯进行
道路、排水、供暖、燃气、给水等大型配套
工程建设
3000 2016-2020 桥圩镇人民政府
7 木格镇污水处理厂新建
在木格镇圩镇旁建成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
水量1 万吨,用地约30 亩
1500 2016-2017 木格镇人民政府
4
8 八塘镇污水处理厂新建
在八塘圩镇(镇政府南侧)建成污水处理厂,
日处理污水5 万吨,用地约15 亩。建设内容
为污水调节池2500m3,厌氧分解池3000m3,
曝气池8800 m3,4 个直径为20 m 的沉淀池、
工作厂房300 m3,及机电安装工程等配套设
施,共建设DN300-800 污水管网50 km
4000 2016-2018 八塘镇人民政府
9 八塘镇圩镇基础设施建设新建
道路硬化、亮化、绿化工程;道路排水、排
污系统
1200 2016-2020 八塘镇人民政府
10 八塘镇圩镇管网排污工程新建每条街到西侧都埋有排污管,约8km 1800 2018-2019 八塘镇人民政府
11 木格镇圩镇管网排污工程新建每条街道两侧都埋有排污管,约10km 2000 2018-2019 木格镇人民政府
12 木格镇圩镇街道硬化新建木格圩镇市场、开发区道路硬化、圩镇绿化1800 2020-2020 木格镇人民政府
二、产业(共13 项) 1275000
1 东津现代物流园区建设项目新建
1.东津港作业区(占地2625 亩);2.仓储配送
区(占地1000 亩);3.综合保税区(占地
12400 亩);4.综合服务区(占地600 亩);5.
外部交通基础设施;6.自来水厂(日供水5 万
吨)、变电站和加油站(规划建设4 座)
631700 2016-2020 港南区人民政府
2 木格镇客家围屋乡村旅游项目新建
1.周边硬化绿化;2.修建道路沟通各客家围屋,
形成围屋群;3.客家围屋修缮、重建
1500 2017-2020 木格镇人民政府
3 广西贵港市铜鼓湾温泉生态度假区新建
建设一个综合温泉疗养、生态观光旅游为一
体的温泉生态度假村
130000 2016-2020 贵港市鸿基置业
投资有限公司
4 贵港市四季花田农业生态园新建
1.生态园配套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2.农
副产品深加工、种养基地建设和旅游设施建

36800 2016-2018
贵港市四季花田
农业生态园有限
公司
5 苏湾现代物流园区建设项目新建
1.苏湾作业区(一期)(占地624 亩);2.仓储
配送区(占地150 亩);3.综合服务区(占地
50 亩);4.交通基础配套设施;5.加油站
40000 2016-2020 港南区人民政府
6 昊业中心城新建
住宿、餐饮、商贸、流通、娱乐等为一体,
建筑面积为100 万平方米
340000 2016-2020 谭济昊
5
7 林产品交易中心项目新建
占地956 亩,主要建设内容为:木材交易中
心50000m2、仓库200000 m2,办公楼2500
m2、道路硬化及相关配套设施
10000 2018-2020 八塘镇政府
8 皮革制品综合开发项目新建
建设复膜皮生产线、皮件生产线各一条。形
成年加工皮革制品2400 万尺规模
15000 2018-2020 招商引资
9 皮革制品生产线项目新建
建设实用皮革制品生产线三条,形成年产皮
革系列制品120 万件规模
5000 2018-2020 招商引资
10 羽绒服装寝具制造项目新建
建设羽绒服装生产线,形成年产30 万件高档
羽绒服装、寝具等产品生产线
10000 2018-2020 招商引资
11 羽绒被生产项目新建
建设年产20 万件羽绒被生产线一条、200 吨
水洗羽绒生产线一条
3000 2018-2020 招商引资
12 整体衣柜橱柜加工项目新建
年产整体衣柜15 万套,年产整体橱柜15 万

30000 2018-2020 招商引资
13 年产20 万套贴面家具生产项目新建新建一条年产20 万套贴面家具生产线22000 2018-2020 招商引资
三、社会民生(共9 项) 74786
(一)教育(共5 项) 57986
1 港南区第一小学新建拟建校舍总建筑面积约为15693 m2 6700 2016-2018 教育局
2 港南区第二小学新建拟建校舍总建筑面积约为15693 m2 6700 2017-2019 教育局
3 港南区第三初级中学新建拟建校舍总建筑面积约为52000 m2 22000 2018-2020 教育局
4 港南区江南综合性高中新建港南区江南综合性高中12500 2017-2019 教育局
5 港南区高中改扩建扩建港南区高中改扩建10086 2016-2018 教育局
(二)文化(共3 项) 1500
1 港南区文化馆新建馆舍2000 m2 500 2016-2020 文体局
2 港南区图书馆新建馆舍2000 m2 500 2016-2020 文体局
3 港南区博物馆新建馆舍2000 m2 500 2016-2020 文体局
(三)体育(共1 项) 15000
1 港南区体育中心新建体育场馆30000 m2 15000 2017-2020 文体局
四、生态环保(共1 项) 300
1 港南区环境监测业务用房建设项目新建建设环境监测用房,面积为1000 m2 300 2016-2016 港南区环保局
合 计(共57 项) 2117557
1
2
3
4
5
6
7
8
9
1

?
警警 Copyright 20013 gangnanqu.Gov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日博365投注网
指导:港南区“一服务两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港南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电话:0775-4332555,0775-4332727
公安机关备案号:贵安00791399018-00002 桂ICP备14006736号-1